2019, 36(2):1-4,37.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1
摘要:为探究不同细颗粒含量土体管涌机理以及管涌后土体力学性质,选取三种不同细颗粒含量的土体,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涌三轴仪选择向上管涌的方法模拟管涌实际。通过管涌试验以及管涌后的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细颗粒含量对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峰值强度以及体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涌发生前,临界水力梯度和临界流速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体在较高的同一水力梯度作用下,累计涌砂量增长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流失相同的细颗粒含量,累计涌砂的时间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大,管涌后土体峰值强度呈不规则变化,土体体积先发生剪缩后发生剪胀,试样体积最大剪缩量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2019, 36(2):5-9.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2
摘要:为了研究饱和软黏土在不同固结度下的抗剪强度特性,利用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开展饱和软黏土不同固结程度下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对不同围压下不同固结度对土体孔压增量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部分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中,试样的剪前固结程度越低、剪前孔压越大,则剪切引起的孔压增量越小,但总孔压却是越大,不排水强度低。通过归一化,得到了孔压增量和固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2019, 36(2):10-14.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3
摘要:对糯扎渡心墙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两种常用于邓肯E-B模型的加卸载准则以及回弹模量取值对土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坝施工过程中,基于加载函数的加卸载准则(简称准则1)判断的卸载回弹区域一直较大;准则1下数值计算所得的坝体位移较小,仅为采用基于应力水平s与偏应力(σ1-σ3)的加卸载准则(简称准则2)时计算位移的一半左右,加卸载准则的选取对坝体应力影响较小;监测数据表明糯扎渡大坝采用准则2时计算位移更为准确,在准则2下回弹模量取值对大坝应力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满蓄期坝体水流向位移随回弹模量的增大而减小。
2019, 36(2):15-20.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4
摘要:为研究GFRP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加固混凝土梁模型,通过组合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和承载力两个方面验证了建立模型方法的合理性。设计了C25、C30和C40三个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构件模型,分析并得出关于GFRP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的结论。结果表明:(1)在相同荷载下,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而增大,延性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而减小。(2)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有效增大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3) GFRP板可以提高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4) GFRP板-混凝土组合梁主要分为弹性阶段和带裂缝工作两个阶段。
2019, 36(2):21-24.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5
摘要:为了研究砂率对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以RC25为基准再生混凝土,制作了砂率分别为25%、30%、35%、40%、45%、50%的再生混凝土梁试件。通过梁的三点弯曲试验,从断裂韧度和断裂能两个方面,研究了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随砂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的断裂韧度、断裂能均随砂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砂率由25%增大到35%时,断裂韧度增大了8.43%,断裂能增大了10.73%;砂率由35%增大到50%时,断裂韧度降低了3.81%,断裂能降低了11.29%;砂率小于35%时的断裂韧度比砂率大于35%时的断裂韧度更容易受到砂率变化的影响,而断裂能则没有出现相同的情况。
2019, 36(2):25-27,32.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6
摘要:为研究不同养护条件下全再生粗骨料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收缩性能,试验采用了薄膜覆盖养护、干湿循环养护和浸水养护3种养护条件,在这三种养护条件下进行了1 d、3 d、7 d、14 d、28 d、45 d、60 d、90 d和120 d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收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养护条件下,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收缩应变不断增加。7 d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条件下区别不明显, 14 d时薄膜覆盖养护和浸水养护与干湿循环养护的抗压强度相比分别降低了8.7%和14.2%;3种养护条件下再生混凝土90 d时的收缩应变均趋于稳定, 120 d时薄膜覆盖养护较干湿循环养护的收缩应变增加了11.18%,浸水养护呈现湿胀现象。
2019, 36(2):28-32.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7
摘要:为了分析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边界伺服法构建理想颗粒体系,利用线性接触黏结模型标定岩土体的细观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距离基坑壁60~70 m地表变形约5 mm;60~70 m远处的管道相对变形量不超过3 mm,不会引起管线不均匀沉降而破坏;桩墙失效基坑周围的素填土以及淤泥质黏土将会向基坑滑塌,其滑塌范围从基坑内壁向外约影响10 m,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3倍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基坑壁的稳定性判定与周围土体的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2019, 36(2):33-37.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8
摘要:夹杂颗粒复合材料分布形态各异,为确定其力学参数,基于计算均匀化方法,结合随机周期复合材料模型生成算法,提出了一种由表征单元体计算夹杂颗粒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研究了夹杂颗粒分布形态、尺寸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参数的影响。复合材料在颗粒随机分布时表现为各向同性,在颗粒沿一定方向分布时表现为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力学参数随单元体尺寸增大逐渐稳定;弹性模量随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泊松比随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计算均匀化是研究复合材料力学参数的有效方法。
2019, 36(2):38-42,59.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09
摘要:为确定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变形特性,收集了18个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的实测数据,根据实测数据,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的基坑工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坑支护结构侧移曲线形状为“鼓胀形”,最大侧移点深度均位于开挖面以上;最大侧移值在0.03% H~0.12% H(H为开挖深度)之间,其值随插入比的增大而减小;地表沉降曲线呈“凹槽形”,最大地表沉降位置出现在0.51H处;最大地表沉降约为0.06% H,增大插入比对其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大地表沉降随着最大侧移的增大而增大,且其比值约等于1.10。该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市类似深基坑工程的变形预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019, 36(2):43-46,55.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0
摘要:为避免大跨提篮拱吊杆索力二次调索过程中,结构内力、位移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以一450m特大跨钢箱提篮拱为工程背景,二次调索过程中对影响矩阵增加加权系数,通过MATLAB求解加权后方程的最小二乘解,经过少量的迭代运算,索力差值即趋于稳定。结果表明:实测索力与设计成桥索力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完全满足规范限值的要求;在有限元计算过程中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方式,减小了几何非线性效应对结构的影响;作为一种加速收敛的方法,加权影响矩阵具有收敛速度较为均匀的特点。
2019, 36(2):47-50.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1
摘要:以邻近运营高铁桥梁建设的明挖基坑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了围护结构的插入比、设置内支撑的数量、隔离桩及基坑距高铁桥墩距离四个因素对高铁桥梁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比对桥墩水平位移最大变形及整体沉降影响不大;设置支撑能够减小桥墩水平位移及沉降,增加支撑道数对变形影响小;隔离桩不能减小变形;距离显著影响水平位移和整体沉降,但对沉降差影响不大。
2019, 36(2):51-55.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2
摘要:为了使预制建筑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着提高,从建筑设计、预组件生产、工程建设到整个预制建筑物的维护各阶段分析BIM技术及其应用。并根据每个阶段的建设要求,采用BIM技术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和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展开,使预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管理。
2019, 36(2):56-59.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3
摘要:针对煤矿立井井筒中导向卡力学分析缺乏问题,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立井井筒排水管路的布置方式,管路载荷的分配组合以及导向卡力学模型等进行分析,从而梳理出一个适用于工程设计的导向卡选型办法。
2019, 36(2):60-63,69.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4
摘要:分数阶导数引入蠕变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特性,为了解决常规分数阶黏滞体的微分阶次多为定常数,不能用同一元件模拟岩石蠕变的衰减、稳定或加速阶段的问题,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了一种非定常微分阶次的分数阶黏性元件,将此元件与引入分数阶的理想黏塑性体及理想弹簧串联,建立了新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推导了该模型的蠕变方程,并分别利用岩石蠕变试验结果及西原体模型、河海模型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拟合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合理性,能够较好地模拟岩石岩石蠕变全过程。
2019, 36(2):64-69.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5
摘要:利用偏光显微镜对大同煤田太原组9号煤层底板高岭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在显微镜下识别出碎屑(包括陆源碎屑、火山石英晶屑、火山黑云母晶屑、脱玻化的“燧石状”玻屑)、隐晶高岭石团块、高岭石晶屑、高岭石基质四大结构组分;研究认为组成此层高岭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凝灰质团块状高岭岩,在顶部发育有薄层长石假象型晶粒高岭岩和凝灰质隐晶高岭岩,中间夹薄层凝灰质砂岩;该层高岭岩是经盆底水流改造的沉凝灰物质蚀变成因。特别是首次提出:该层高岭岩中大量发育的团块是由硅铝质玻屑蚀变而来的隐晶质高岭石集合体,由于经受了流水改造作用,其火山成因证据已经消失殆尽。
2019, 36(2):70-73,78.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6
摘要:对邯郸梧桐庄矿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层中硅化木进行薄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别使用X射线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其主量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1)硅化木主要由结构镜质体和玉髓组成,发育后生方解石微脉;(2)相对于大陆上地壳,硅化木相对富集Sr、Zr、Nb、Mo、Cd,相对亏损Li、Rb、Cs、Co、La、Ce、Pr、Tl、Bi、Th,特征元素对分异明显;对球粒陨石标准化Ce无异常、Eu中等负异常、上凸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其稀土元素主要由成煤期低温热水活动有关的硅化作用控制。
2019, 36(2):74-78.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7
摘要:为了研究砂岩的蠕变特性,利用全自动三轴伺服仪对砂岩试样进行10 MPa围压下的常规三轴试验和蠕变试验。为有效描述蠕变全过程,提出了一种含分数阶导数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蠕变衰减、稳定阶段,试样环向蠕变速率和轴向蠕变速率比较接近;在蠕变加速阶段,试样的蠕变速率迅速增大,环向较轴向先发生加速蠕变,且环向加速蠕变速率更大,稳定蠕变速率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环向稳定蠕变速率增幅较轴向大,可见环向蠕变速率受应力水平影响更大,建立的含分数阶导数的非线性蠕变模型能较好模拟蠕变全过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019, 36(2):79-82.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8
摘要:为揭示锡林郭勒盟草地的物候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规律,基于2002-2014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双Logistics函数拟合和动态阈值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锡林郭勒盟草地的物候期,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锡林郭勒盟草地返青期整体呈现提前趋势,枯黄期呈推迟趋势,生长期呈延长趋势。(2)研究区草地返青期与降水成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占25.93%,与气温成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占57.24%,与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显著;草地枯黄期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占21.65%,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占22.24%,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
2019, 36(2):83-87,108.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19
摘要:能量桩是一种兼具换热和承担建筑荷载功能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为研究冷热循环温度影响下能量传递特性,设计了一套新型的能量桩模型实验及测试系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砂土地基中预制单U型混凝土能量桩的传热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能量桩换热过程中,热量更易从桩体传递到土体;冷热循环中,桩身温度差异较小,温度沿桩身分布均匀;制热工况下能量桩在土体中的温度影响范围大于制冷工况,能量桩换热效率随着桩身与土体温度差异的减小而减小。
2019, 36(2):88-90,96.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20
摘要:传统陶瓷托辊穿轴人工上下料装配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穿轴装配效率,以陶瓷托辊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陶瓷托辊穿轴装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建模的方式研发了陶瓷托辊穿轴装配上下料系统。重点对陶瓷托辊自动上料机的储料装置、整料装置、上料装置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研发的辊体自动上料机、下料机械手实现了陶瓷托辊辊体和转轴的同时储料、同时上下料,提高了上下料系统效率。陶瓷托辊专用穿轴装配上下料系统的研发为以后托辊装配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9, 36(2):91-96.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21
摘要:针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在机器故障扰动情况下的动态性及工件交货期模糊的情况,研究采用基于事件与周期混合驱动的滚动窗口再调度策略,并运用线性加权和的方法,以最大完工时间最小、能耗最小、客户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建立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动态调度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的GASA算法。将算例仿真结果与遗传算法取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2019, 36(2):97-100.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22
摘要:悬架作为汽车的关键零件之一,直接决定着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为了建立汽车悬架系统有效的控制器,实现对悬架系统的有效控制,进而提升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两自由度1/4悬架模型,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了合适的数学模型。并且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了仿真模型,通过选择车身加速度这个最有效的标准作为控制目标,设计了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模拟调控。最后采用试凑法整定参数,经过多次仿真模拟和对比实验结果,得出了PID控制器参数的最佳整定值。
2019, 36(2):101-104.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23
摘要:针对当前基于CUDA的中值滤波并行加速算法存在的编程复杂,图像数据提取和显示环节实现繁琐等问题提出了利用MATLAB和OpenACC结合的并行算法。该算法采用MATLAB实现图像的提取并转换成数组文件,之后利用OpenACC实现串行代码到并行代码的转换并处理MATLAB转换的数组文件,最后通过MATLAB将滤波后的数据显示成图像。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中值滤波算法的加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大量减少代码转换工作量的情况下加速效果较串行程序提升明显且与CUDA加速效果相当。
2019, 36(2):105-108.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24
摘要:项目工期受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故应用不确定理论来描述工期-费用优化问题。考虑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工序间存在的搭接关系,将搭接关系表示为延迟时距引入工期计算式中,进而构建考虑延迟时距的不确定工期-费用优化模型。同时,我们给出并证明模型的等价形式,并用于原模型的求解。最后,通过工程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2019, 36(2):109-112.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9.02.025
摘要:为了对不同夹层混凝土强度的钢-混组合截面外包薄钢组合管梁抗弯性能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和有限元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外层为薄壁不锈钢管,内层为钢管,双壁管中间分别喷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40、C60的三种试件,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对试件进行加载,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软件模拟的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试件的抗弯承载力提高、延性增大,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以吸收能量。得到的试验结果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