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房地产风险投资的模糊多目标决策
    周书敬 曾维彬
    2008, 25(1):85-87.
    [摘要](732) [HTML](0) [PDF 301.35 K](584) [Cited by](6)
    摘要:
    房地产风险投资评价是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多目标决策问题最显著的两个特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根据多目标决策的特点,本文对数据做了规范化处理,应用不完全偏好信息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客观赋权,克服了专家主观赋权的缺点,较好地解决了风险投资综合评价问题。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方案优劣排序。从实例可以看出,此方法物理概念清楚,数学推导严谨,求解简单,可信度高。
    2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多指标优化方法研究
    魏效玲 薛冰军 赵强
    2010, 27(3):95-99.
    [摘要](274) [HTML](0) [PDF 959.30 K](682) [Cited by](6)
    摘要:
    为了解决多指标正交试验方法中存在的计算工作量大,权重的确定不够合理等问题,利用矩阵分析法对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建立正交试验的三层结构模型和层结构矩阵,将各层矩阵相乘得出试验指标值的权矩阵,并计算得出影响试验结果的各因素各水平的权重;根据权重的大小,确定最优方案以及各个因素对正交试验的指标值影响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中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
    3  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及预测和防治
    侯玮 骈龙江 郝彬彬 蒋勤明
    2008, 25(2):65-68.
    [摘要](340) [HTML](0) [PDF 426.86 K](522) [Cited by](4)
    摘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地规律和破坏形式,提出了煤体冲击地压的预测技术,包括围岩变形监测法、钻屑法、电磁辐射探测法、微地震监测法四种方法,并针对冲击地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诱发爆破、卸载爆破、宽巷掘进、卸压钻孔等技术手段。由于冲击地压随着采深增加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矿压灾害,只有采用先进的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体系才能保证生产安全。
    4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刘琼 吴雄志 姚捷 袁洪升
    2008, 25(3):26-29.
    [摘要](268) [HTML](0) [PDF 368.31 K](435) [Cited by](4)
    摘要:
    论述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计算的梁-弹簧法和弹性匀质圆环法。结合一工程实例,采用此两种方法对管片衬砌内力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梁-弹簧法进行设计是安全的、经济的,值得推广应用。
    5  邯郸市雨水径流污染分析
    李思敏 吕森 张炜
    2008, 25(3):64-66.
    [摘要](623) [HTML](0) [PDF 266.42 K](565) [Cited by](4)
    摘要:
    对邯郸市主要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掌握雨水径流污染状况、污染物冲刷规律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为邯郸市开展径流污染控制提供参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径流污染较严重,雨水径流符合径流污染物初期冲刷规律,COD/SS、TN/SS、TP/S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6  基于GIS和遥感的山西保德矿区土壤侵蚀研究
    尤扬 刘钦甫 蔡将军
    2009, 26(1):81-84.
    [摘要](529) [HTML](0) [PDF 454.63 K](482) [Cited by](4)
    摘要:
    依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多因素综合法,利用QuickBird遥感影像和DEM作为数据源,选取非耕地植被覆盖度、坡耕地和坡度3个因子,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对保德矿区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不同强度土壤侵蚀在空间上的分异,并简要分析了不同强度土壤侵蚀形成的原因。
    7  矽卡岩和矽卡岩型矿床研究方法
    张景森 张静 周俊杰
    2009, 26(1):85-89.
    [摘要](884) [HTML](0) [PDF 553.39 K](518) [Cited by](4)
    摘要: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简述了在矽卡岩和矽卡岩型矿床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遥感解译法、地球物理勘探法、野外地质填图法、岩(矿)相学和矿物学研究、矿物相平衡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稳定同位素方法等,尤其是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如遥感解译方法和矿物相平衡定量计算方法等。文章认为,矽卡岩型矿床的研究应将宏观和微观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并不断地引入新的研究手段以更好地揭示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理解其成岩成矿作用机理。
    8  煤层气生成及含气量控制因素
    沈丽惠 齐俊启 赵志义 徐飞 乔军
    2010, 27(1):81-84.
    [摘要](368) [HTML](0) [PDF 415.11 K](560) [Cited by](4)
    摘要:
    利用EASY%Ro数值模拟法,对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热演化史进行模拟及恢复,探讨了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气的生成和演化特点,认为峰峰东部矿区受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经历二次生气阶段,早期以区域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煤中有机质在深成变质作用下发生一次生气;晚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促使该区的煤层进一步变质及煤层气第二次生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含气性及含气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煤储层顶底板岩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岩浆侵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引起本区煤层甲烷含量在平面及剖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9  海水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的腐蚀研究
    安新正 易成 姜新佩 刘超
    2011, 28(1):5-9.
    [摘要](625) [HTML](0) [PDF 868.76 K](589) [Cited by](4)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ρr、荷载对再生混凝土腐蚀损伤的影响,利用强度等级为C25的废弃普通混凝土构件制备再生骨料,并分别以ρr=0%、ρr=30%和ρr=50%的再生骨料替代率来配置再生混凝土。采用人工海水侵蚀溶液对弯曲应力作用下的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0、10、20、30、40、50次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试验,以研究人工海水腐蚀条件下再生骨料替代率和弯曲应力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曲应力的存在加速了人工海水对再生混凝土的侵蚀作用。同时,在相同弯曲应力系数下人工海水对再生混凝土的腐蚀损伤将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再生骨料替代率下人工海水对再生混凝土的腐蚀损伤将随弯曲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10  AHP和模糊综合评判在绿色建筑中的评价研究
    王飞 胡静娴 黄晶
    2014, 31(2):106-109.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4.02.027
    [摘要](746) [HTML](0) [PDF 1.78 M](540) [Cited by](4)
    摘要:
    针对绿色建筑,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公正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该评价体系各个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实际案例进行绿色建筑评价,计算得到该案例的总体评价质量为"良好"。通过实例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评价绿色建筑的"绿色"程度。
    11  深基坑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研究
    刘冬 曹雪山 刘兴
    2014, 31(3):31-34,51.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4.03.008
    [摘要](544) [HTML](0) [PDF 401.73 K](588) [Cited by](4)
    摘要:
    根据南京市地铁四号线中保站的监测数据,分析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征,发现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具有明显时空效应规律;发现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地连墙侧移量在基底附近达到最大值;发现地连墙的变化呈现类似抛物线,地连墙侧向位移随着自身刚度增加而减小。结合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plaxis,利用HS本构模型对地连墙变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建议南京地区的开挖深度为H时,其地连墙的厚度取(2.5%~3.5%)H。
    12  含砖粒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安新正 牛薇 张亚飞 刘燕
    2017, 34(1):30-33.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1.007
    [摘要](693) [HTML](0) [PDF 2.05 M](738) [Cited by](4)
    摘要:
    以再生砖粒取代率(0%~30%)和水胶比(0.40~0.50)为主要参数,通过工作性能与弹性模量试验,研究再生砖粒取代率和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胶比相同时,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弹性模量均随再生砖粒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再生砖粒取代率为30%,水胶比为0.5时,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降幅达17.62%;提出适合于含再生砖粒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估算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13  某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分析
    徐书朋 贾玉清
    2008, 25(2):36-39.
    [摘要](208) [HTML](0) [PDF 323.37 K](357) [Cited by](3)
    摘要:
    简单介绍了各种集中供热运行调节方式的特点,针对3种典型的运行调节方式,推导出相应的参数调节模型;以某集中供热系统为例,结合当地气象条件,计算出3种调节模型在该区采暖期运行调节中的具体数值;最后对各调节方式在经济性,包括运行费和初投资方面作了比较。通过分析,指出质调与流量改变的调节方法在电耗、经济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推荐采用流量改变的调节方式,尤其是质-量并行的量调节方式更应积极推广。
    14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过程数值分析
    杨宝珠 仲晓梅
    2008, 25(3):15-18.
    [摘要](235) [HTML](0) [PDF 363.33 K](341) [Cited by](3)
    摘要:
    以天津市某一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进行了不同开挖时间和空间的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开挖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坑底回弹及工程桩承载性状等参数的时空效应。
    15  煤层隔水底板稳定性可靠度分析
    杜文堂 杨会双 贾向新
    2008, 25(2):62-64.
    [摘要](546) [HTML](0) [PDF 364.84 K](500) [Cited by](3)
    摘要:
    为了合理评价煤层隔水底板的稳定性,使用了可靠性分析的"JC"法,分析了水压力、隔水底板破坏深度和突水系数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煤层隔水底板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并计算了与隔水底板稳定性有关的可靠度指标、失效概率和突水系数。依据现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并参考其它事故的发生率,提出煤层隔水底板的失效概率为1.5×10-3~3.0×10-3
    16  高层钢结构抗震消能体系的力学性能分析
    史三元 郭维光 陈鑫 张晓延
    2008, 25(4):1-3.
    [摘要](729) [HTML](0) [PDF 277.75 K](436) [Cited by](3)
    摘要:
    通过对黏弹性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分析,得到了黏弹性阻尼器在任意时刻的恢复力公式,根据引入的三段变刚度模型,推导了变刚度黏弹性支撑结构体系的各段相对位移表达式,将此黏弹性支撑应用于高层钢结构体系,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此体系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装有黏弹性阻尼器的结构体系消能性能显著。
    17  HDS4500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地质工程应用
    孙瑜 严明 覃秀玲
    2008, 25(4):86-88.
    [摘要](553) [HTML](0) [PDF 388.56 K](608) [Cited by](3)
    摘要:
    介绍了徕卡HDS4500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及相应处理软件Cyclone Scan,并通过实例介绍该系统在地质工程上的应用。从而发现徕卡HDS4500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领域的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18  遗传神经网络在滑坡灾害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李喜盼 刘新侠 张安兵 孙振
    2009, 26(1):69-71.
    [摘要](643) [HTML](0) [PDF 312.92 K](415) [Cited by](3)
    摘要:
    针对传统BP算法易收敛于局部最优以及网络结构难以确定等问题,引进遗传算法进行混合建模。采用遗传学习算法和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前馈人工神经网络,即先用遗传学习算法进行全局训练,再用BP算法进行精确训练,使网络收敛速度加快并避免陷入局部极小。文中结合实例,对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表明,利用改进的混合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缩短收敛时间。
    19  秋冬季节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白峰青 李冲 朱文敏 陈娅鑫
    2009, 26(2):45-47.
    [摘要](706) [HTML](0) [PDF 331.40 K](521) [Cited by](3)
    摘要:
    利用构建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邯郸市城市污水进行了长期净化试验,探讨了秋冬季节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秋季系统对COD、TN、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65%、86%、80%和91%,冬季下降为25%、27%、65%和89%。经过二级子系统串联后,净化效果明显提高且系统稳定性增强。
    20  磁西一号勘查区上煤组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
    权巨涛 宋志坚
    2009, 26(2):66-69.
    [摘要](523) [HTML](0) [PDF 354.85 K](373) [Cited by](3)
    摘要:
    通过对磁西一号勘查区上煤组的研究,弄清了区内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区内各煤层多为半暗型-半亮型煤,光亮型煤次之;煤的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壳质组含量很少,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2号煤层原煤硫分,介于0.09%-1.54%之间,平均0.36%;4号煤层硫分介于0.98%-3.80%之间,平均2.50%,6号煤层硫分介于0.24%-4.18%之间,平均2.44%;区内各煤层原煤灰分产率较高,变化幅度亦较大,从低灰至高灰煤均有分布。通过分析硫分、灰分、煤岩组分与成煤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本区上煤组成煤环境为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泻湖和潮坪基础上发育的泥炭沼泽和三角洲平原发育的泥炭沼泽。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