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房地产风险投资的模糊多目标决策
    周书敬 曾维彬
    2008, 25(1):85-87.
    [摘要](728) [HTML](0) [PDF 301.35 K](441) [Cited by](7)
    摘要:
    房地产风险投资评价是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多目标决策问题最显著的两个特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根据多目标决策的特点,本文对数据做了规范化处理,应用不完全偏好信息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客观赋权,克服了专家主观赋权的缺点,较好地解决了风险投资综合评价问题。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方案优劣排序。从实例可以看出,此方法物理概念清楚,数学推导严谨,求解简单,可信度高。
    2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多指标优化方法研究
    魏效玲 薛冰军 赵强
    2010, 27(3):95-99.
    [摘要](266) [HTML](0) [PDF 959.30 K](552) [Cited by](6)
    摘要:
    为了解决多指标正交试验方法中存在的计算工作量大,权重的确定不够合理等问题,利用矩阵分析法对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建立正交试验的三层结构模型和层结构矩阵,将各层矩阵相乘得出试验指标值的权矩阵,并计算得出影响试验结果的各因素各水平的权重;根据权重的大小,确定最优方案以及各个因素对正交试验的指标值影响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中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
    3  基于组件GIS的邯郸市公交查询系统设计
    刘海新 时翠梅 张安兵 张晓楠 刘辉
    2008, 25(2):76-78.
    [摘要](1019) [HTML](0) [PDF 295.07 K](411) [Cited by](4)
    摘要:
    为满足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的要求,运用组件GIS技术,通过与流行开发程序设计语言的无缝集成,设计开发出方便用户使用,矢量地图能够叠加的邯郸市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系统采用SuperMap Objects 5.0平台和Access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完成。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结构设计与系统流程以及系统的具体功能,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4  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及预测和防治
    侯玮 骈龙江 郝彬彬 蒋勤明
    2008, 25(2):65-68.
    [摘要](303) [HTML](0) [PDF 426.86 K](383) [Cited by](4)
    摘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地规律和破坏形式,提出了煤体冲击地压的预测技术,包括围岩变形监测法、钻屑法、电磁辐射探测法、微地震监测法四种方法,并针对冲击地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诱发爆破、卸载爆破、宽巷掘进、卸压钻孔等技术手段。由于冲击地压随着采深增加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矿压灾害,只有采用先进的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体系才能保证生产安全。
    5  煤层隔水底板稳定性可靠度分析
    杜文堂 杨会双 贾向新
    2008, 25(2):62-64.
    [摘要](540) [HTML](0) [PDF 364.84 K](357) [Cited by](4)
    摘要:
    为了合理评价煤层隔水底板的稳定性,使用了可靠性分析的"JC"法,分析了水压力、隔水底板破坏深度和突水系数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煤层隔水底板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并计算了与隔水底板稳定性有关的可靠度指标、失效概率和突水系数。依据现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并参考其它事故的发生率,提出煤层隔水底板的失效概率为1.5×10-3~3.0×10-3
    6  矽卡岩和矽卡岩型矿床研究方法
    张景森 张静 周俊杰
    2009, 26(1):85-89.
    [摘要](862) [HTML](0) [PDF 553.39 K](378) [Cited by](4)
    摘要: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简述了在矽卡岩和矽卡岩型矿床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遥感解译法、地球物理勘探法、野外地质填图法、岩(矿)相学和矿物学研究、矿物相平衡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稳定同位素方法等,尤其是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如遥感解译方法和矿物相平衡定量计算方法等。文章认为,矽卡岩型矿床的研究应将宏观和微观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并不断地引入新的研究手段以更好地揭示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理解其成岩成矿作用机理。
    7  基于GIS和遥感的山西保德矿区土壤侵蚀研究
    尤扬 刘钦甫 蔡将军
    2009, 26(1):81-84.
    [摘要](526) [HTML](0) [PDF 454.63 K](345) [Cited by](4)
    摘要:
    依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多因素综合法,利用QuickBird遥感影像和DEM作为数据源,选取非耕地植被覆盖度、坡耕地和坡度3个因子,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对保德矿区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不同强度土壤侵蚀在空间上的分异,并简要分析了不同强度土壤侵蚀形成的原因。
    8  大豆根系形态及苗期耐旱根系性状的研究
    刘莹 蔡祈明
    2009, 26(3):81-84.
    [摘要](644) [HTML](0) [PDF 404.15 K](352) [Cited by](4)
    摘要:
    选取黄淮海地区大田大豆样本40份,在苗期和鼓粒期挖根观察根形态,同时在苗期采用盆栽对其耐旱性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品种间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大豆品种根系表观形态在生长的不同时期以及在同一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完全一致。大豆根系的主根长、根总长、根体积、根干重等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在品种之间、不同水分处理下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干旱反应两极端类型品种根系各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具有显著差异,表明通过对根系性状的选择可以获得改良大豆地上部性状的根系指标,从而为大豆育种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9  邯郸市雨水径流污染分析
    李思敏 吕森 张炜
    2008, 25(3):64-66.
    [摘要](615) [HTML](0) [PDF 266.42 K](445) [Cited by](4)
    摘要:
    对邯郸市主要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掌握雨水径流污染状况、污染物冲刷规律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为邯郸市开展径流污染控制提供参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径流污染较严重,雨水径流符合径流污染物初期冲刷规律,COD/SS、TN/SS、TP/S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10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刘琼 吴雄志 姚捷 袁洪升
    2008, 25(3):26-29.
    [摘要](253) [HTML](0) [PDF 368.31 K](301) [Cited by](4)
    摘要:
    论述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计算的梁-弹簧法和弹性匀质圆环法。结合一工程实例,采用此两种方法对管片衬砌内力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梁-弹簧法进行设计是安全的、经济的,值得推广应用。
    11  煤层气生成及含气量控制因素
    沈丽惠 齐俊启 赵志义 徐飞 乔军
    2010, 27(1):81-84.
    [摘要](358) [HTML](0) [PDF 415.11 K](428) [Cited by](4)
    摘要:
    利用EASY%Ro数值模拟法,对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热演化史进行模拟及恢复,探讨了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气的生成和演化特点,认为峰峰东部矿区受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经历二次生气阶段,早期以区域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煤中有机质在深成变质作用下发生一次生气;晚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促使该区的煤层进一步变质及煤层气第二次生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含气性及含气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煤储层顶底板岩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岩浆侵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引起本区煤层甲烷含量在平面及剖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12  海水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的腐蚀研究
    安新正 易成 姜新佩 刘超
    2011, 28(1):5-9.
    [摘要](616) [HTML](0) [PDF 868.76 K](463) [Cited by](4)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ρr、荷载对再生混凝土腐蚀损伤的影响,利用强度等级为C25的废弃普通混凝土构件制备再生骨料,并分别以ρr=0%、ρr=30%和ρr=50%的再生骨料替代率来配置再生混凝土。采用人工海水侵蚀溶液对弯曲应力作用下的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0、10、20、30、40、50次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试验,以研究人工海水腐蚀条件下再生骨料替代率和弯曲应力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曲应力的存在加速了人工海水对再生混凝土的侵蚀作用。同时,在相同弯曲应力系数下人工海水对再生混凝土的腐蚀损伤将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再生骨料替代率下人工海水对再生混凝土的腐蚀损伤将随弯曲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13  基于熵的灰关联模型在工程评标中的应用
    王飞 陈鲜阁
    2013, 30(1):103-106.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3.01.025
    [摘要](576) [HTML](0) [PDF 310.19 K](363) [Cited by](4)
    摘要:
    针对建设工程评标中投标信息不全是明朗的这一现象,为消除评价指标确定权重时的主观影响和选择最接近业主理想承包商的投标单位,构建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用于工程评标过程中。应用熵权法确定评标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灰色关联方法用于投标单位与业主理想承包商的关联程度,关联度值大的表明投标单位与理想承包商越接近,越符合业主的施工要求。结果表明:结合熵权重的加权关联度的计算应用于工程评标,使得评标结果更加客观,符合实际,为业主评标定标提供了定量决策依据,同时利于招标单位更合理、准确的选择承包单位。
    14  边界不同恒温时功能梯度板平面稳态温度场
    许杨健 王飞 杜海洋 任鹏飞
    2013, 30(2):4-8.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3.02.002
    [摘要](697) [HTML](0) [PDF 874.69 K](514) [Cited by](4)
    摘要:
    假设热导率沿功能梯度板高呈指数函数形式分布,基于该板的平面稳态热传导基本方程,用分离变量法,导出边界不同恒温时该板的平面稳态温度场的级数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对比,两种方法的最大节点温度误差0.86%。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该板的平面稳态温度场分布,研究了板的梯度参数和几何组成对温度场的影响。主要结果表明:板内的温度场分布对称于过形心的y轴;随着梯度参数值的增加,板内的高温区向左右两边界和下边界逐步扩展;随着板高的递减,板内中下部的温度分布趋于平缓。因此,可选择适合的梯度参数和几何组成来满足设计、应用和热应力分析的需要,所获得的解析解可作为检验其他近似方法的参考标准。
    15  AHP和模糊综合评判在绿色建筑中的评价研究
    王飞 胡静娴 黄晶
    2014, 31(2):106-109.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4.02.027
    [摘要](729) [HTML](0) [PDF 1.78 M](407) [Cited by](4)
    摘要:
    针对绿色建筑,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公正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该评价体系各个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实际案例进行绿色建筑评价,计算得到该案例的总体评价质量为"良好"。通过实例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评价绿色建筑的"绿色"程度。
    16  深基坑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研究
    刘冬 曹雪山 刘兴
    2014, 31(3):31-34,51.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4.03.008
    [摘要](539) [HTML](0) [PDF 401.73 K](445) [Cited by](4)
    摘要:
    根据南京市地铁四号线中保站的监测数据,分析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征,发现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具有明显时空效应规律;发现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地连墙侧移量在基底附近达到最大值;发现地连墙的变化呈现类似抛物线,地连墙侧向位移随着自身刚度增加而减小。结合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plaxis,利用HS本构模型对地连墙变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建议南京地区的开挖深度为H时,其地连墙的厚度取(2.5%~3.5%)H。
    17  黄麻纤维加筋土的强度特性及增强机理研究
    钱叶琳 王洁 吕卫柯 郭盼盼 单生彪 汪亦显
    2016, 33(2):19-24. DOI: 10.3969/j.issn.1673-9469.2016.02.005
    [摘要](793) [HTML](0) [PDF 1.15 M](782) [Cited by](4)
    摘要:
    采用黄麻纤维对合肥地铁工程沿线广泛分布地典型弱潜势膨胀土加筋改良处理,通过改变黄麻纤维掺量和长度对包含素膨胀土和纤维加筋土的土样进行了一系列室内直剪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纤维长度和纤维含量对加筋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纤维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黄麻纤维加筋可显著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和膨胀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改善了膨胀土的剪切破坏形式,减小了破坏时裂隙的宽度和长度。
    18  含砖粒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安新正 牛薇 张亚飞 刘燕
    2017, 34(1):30-33.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1.007
    [摘要](680) [HTML](0) [PDF 2.05 M](592) [Cited by](4)
    摘要:
    以再生砖粒取代率(0%~30%)和水胶比(0.40~0.50)为主要参数,通过工作性能与弹性模量试验,研究再生砖粒取代率和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胶比相同时,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弹性模量均随再生砖粒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再生砖粒取代率为30%,水胶比为0.5时,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降幅达17.62%;提出适合于含再生砖粒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估算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19  煤巷锚网索支护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赵俊楼 张香玲 张立华 崔延昆
    2009, 26(4):79-82.
    [摘要](277) [HTML](0) [PDF 472.54 K](293) [Cited by](3)
    摘要:
    本文结合观台矿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巷锚网索支护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不同支护参数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以及高水平应力是导致巷道加剧变形直至破坏的主要原因,既验证了支护参数合理性,又对支护效果进行预测,为优化支护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20  综放面煤层自然发火区域划分的理论研究
    杨永辰 尹博 高永格
    2009, 26(4):76-78.
    [摘要](306) [HTML](0) [PDF 367.20 K](301) [Cited by](3)
    摘要:
    应用煤炭自然发火理论,对综放面煤层自燃发生区域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遗留在采空区内回采巷道周围的煤体容易自燃,即综放面采空区易形成自然发火的"U"型区域。根据通风渗流强弱情况,对采空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分别称之为强渗流带、弱渗流带和窒熄带。同时根据"U"型发火区和弱渗流带的交汇处能够发生高概率煤自燃的特点,提出了"易着火区"的新概念。在总结发火区域划分结果的基础上指出了综放面今后在防灭火技术措施的方向。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