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8(4):1-7.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1
摘要:企业应当如何在利润和社会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研究表明,破解之道在于企业整合战略、创新与社会需求,通过参与社会创新,创造共享价值。文章基于文献回顾,企业参与社会创新被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新模式,并尝试将此种努力加以量化;同时,以2007-2019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参与社会创新的努力是否与其财务绩效存在着关联。结果表明,财务绩效越好,社会创新投入也越多;社会创新投入越多,其财务绩效也越佳。不过,此种正向协同效应往往滞后2-3年才能显现出来;并给出相应结论与启示。
2021, 38(4):8-1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2
摘要: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了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激发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是实现乡村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特征、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创业融资环境以及创业教育培训六个维度,深入挖掘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政策路径。
2021, 38(4):15-22.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3
摘要:“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三元交互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24.0及AMOS24.0实证分析后发现: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政府政策支持能够直接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自我效能感能够通过行为控制感间接影响创业意向。
2021, 38(4):23-2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4
摘要:系统揭示建成环境对住宅用电量的影响机理对于构建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生态城为研究对象,基于23个居住小区样本和14016个住宅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建成环境各要素对住宅用电量的影响,揭示了建成环境对住宅用电量的影响程度和机理,并从开发密度、户型设计、空间布局、开敞空间提出了有利于降低住宅用电量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2021, 38(4):30-3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5
摘要:知识付费作为一种新业态蓬勃兴起,如何提高用户粘性、增加复购率已成为知识付费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首先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和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付费家长复购意愿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知识付费家长复购意愿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了知识付费家长复购意愿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1, 38(4):37-45.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6
摘要:为探讨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总量生产函数与VAR模型,选取1990-2019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内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经由农村金融规模较大的负向效应与农村金融效率较小的正向效应,农村金融发展负向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村金融效率是农民收入增长单方向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脉冲影响渐趋稳定,二者对农民收入增长方差的变化均具有较高的贡献度。扩大农村地区资金供给,完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加强农村金融创新,有利于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2021, 38(4):46-50.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该文立足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运用系统理论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创新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新体制、新模式、新举措。
2021, 38(4):51-57.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8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样态发生了变化,伴随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法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共享平衡发生改变,也为在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实施与公民表达与信息获得权益的平衡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立法角度来创造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共享平衡点是知识产权保护法调整的重要目的。一方面要认清这种失衡状态的基本状况,客观看待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要基于司法实践角度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调整路径,确保通过精准有效的法理路径来规范市场行为。
2021, 38(4):58-6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09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育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文化育人的重要思想与论断。其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红色革命文化育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批判借鉴外来优秀文化育人,以及积极发挥文艺作品、文化产业在实现文化育人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育人思想的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育人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文化育人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察,对于当前提振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21, 38(4):65-70.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0
摘要: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进行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全面分析了以往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发挥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结出其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四大功能的具体内容,以此为今后通过纪念活动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1, 38(4):71-75.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1
摘要:借助生态学理论分析框架,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视作与外部环境要素不断进行新陈代新的生命有机体,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促进生发新的生长点,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的提升。生态分析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包含不同的圈层系统,由此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重要的宏观生态系统,是新生长点发育的时代依据;课程所处微观生态系统不断进行要素优化和能量互动,提供新生长点的驱动力;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为催生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全新科技介质,多学科交叉涵养和夯实了新生长点的学科养分。
2021, 38(4):76-82.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2
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将对法的批判纳入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发展路径的起点,对法的批判是政治批判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马克思对法的批判需放入法学发展史的脉络中审视。历史法学与黑格尔法哲学关于如何编纂民法典的形式对立是二者对于法律本质分歧的实质对立的表现。马克思通过批判历史法学派得出应从历史回到现实;基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人权的核心即“私有财产”是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的关键纽带,最终升华至“普遍的人的解放”,自由优先于法学领域的最高价值正义,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对法的批判的独特分析范式。
2021, 38(4):83-8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3
摘要:时间见证了面容从诞生、衰老到消逝的全过程。论文以面容所承载的时间性及其叙事意味为研究对象,以皱纹、疤痕、遗照、修图技术为例,揭示面容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在时间维度上面容独特的叙事力量:重构时间。皱纹的累积,展示了时间的图像化过程;面容上的疤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故事性;逝者的遗照,承载了个人时间的终止和情感的延续。放眼于当下,人们利用修图技术对照片上的面容进行修改,淡化或加重面容的时间痕迹,营造出错乱的时间效果,呈现出叙事文本的异化状态。面容是时间在人类身上明显而直观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说,面容的叙事力量在于重构了时间。
2021, 38(4):90-9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4
摘要:《周易》将“诚”的思想衍化为形上之境界层次,而先秦诸子时期对“诚”的论及多涉及侧重于“行”的方面,而后周敦颐又将“诚”提拔至道体,实现天道与人道的互通。且周敦颐对儒家经典《周易》极为推崇,其“诚”的思想也多来自对《周易》的发微,他在对《周易》义理阐释的基础上赋予了“诚”新的意义。《周易》中的“诚”之动静的规定性来自于对《周易》卦辞与义理的阐发,“诚”的两种修养方法亦鉴于《周易》所提倡的内在修养方法。周敦颐更承袭《周易》形上之境界形态,使“诚”上达天命、下立人极,可见《周易》对周敦颐“诚”的思想体系的建构起到十分必要的作用。
2021, 38(4):95-100.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5
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含着实践、资本与价值的三重逻辑,既彰显了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深刻变革,也对理解“逆全球化”的本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抽象性,以实践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体化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的非历史性;通过探析资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辩证作用,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资本逻辑;最后论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思潮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导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顺应世界历史走向,契合人类解放哲学主题,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价值逻辑。
2021, 38(4):101-10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6
摘要:由于交互媒介的变化,师生线上与线下课堂交互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英语线上课堂答题参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学生线上课堂的答题主动性有所提高;教师授课行为,学生答题压力感,答题方式、答题准备行为,均是学生答题主动性提高的显著影响因素。线上课堂,教师更多以问题组织课堂;线上课的视觉匿名性和多重交互性有效降低学生线上答题压力;线上课所依托的学习平台引发学生更充分的答题准备行为。这些因素均直接地、显著地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答题主动性;而答题方式变化,通过降低学生答题压力感,间接作用于学生线上课答题主动性。
2021, 38(4):107-111.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7
摘要: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结合开放教育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以案例教学理论和沉浸理论为基础,以指导学生自编案例为抓手,构建 “教-编-赛”互驱的案例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理论解析、实践探索和效果评价,为职业教育改革积累了经验。
2021, 38(4):112-11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8
摘要: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种慕课平台和智慧树、云班课、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各有特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进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铺平前进道路。
2021, 38(4):117-122.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19
摘要:地方高校法律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通过与传统实践教学平台的比较分析了“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然而在建设与实际应用“互联网+”法学实践教学平台过程中,在技术和资金投入、教学团队的创新精神、线上实践平台功能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法学线上学习资源、线上互动体验实验室、线上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及教学评估新体制等措施,满足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2021, 38(4):123-128.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1.04.020
摘要: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导致“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就业面临很大困难和不确定性。这些影响因素,易导致高校毕业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个性化干预对改善其就业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应届高校毕业生不良的就业心理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评估其效果,为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