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经济与管理
    • 基于CiteSpace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国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4, 41(3):1-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1

      摘要 (0) HTML (0) PDF 7.16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中2000—2023年间的366篇核心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而演化博弈、挣值法、信息化和BP算法则是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侧重于不同阶段成本管理的措施,中期着眼于成本管理的直观量化,中后期认识到成本管理的复杂性,注重科学控制方法,后期则强调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建筑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机制。该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为相关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关系研究

      2024, 41(3):10-1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2

      摘要 (0) HTML (0) PDF 1.0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城乡融合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与作用途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在作用机制上,创业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通过创业中的农业创业这一关键部分来实现;在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并且与互联网覆盖率和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水平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4, 41(3):20-28.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3

      摘要 (0) HTML (0) PDF 1.03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使用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数字经济和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利用熵值法分别测算二者综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对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数字经济仍然呈现出显著正向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传导作用。

    • 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融资约束为中介变量

      2024, 41(3):29-3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4

      摘要 (0) HTML (0) PDF 1.03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重要选择,但目前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文章将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等理论为研究基础,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选取2012—2022年沪深两市A股物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固定效应检验,同时加入融资约束变量,分析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绩效有正相关影响,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既可以直接促进企业财务绩效,也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间接促进财务绩效。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为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媒体声誉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

      2024, 41(3):35-42.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5

      摘要 (0) HTML (0) PDF 1.06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媒体声誉作为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资源获取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媒体声誉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声誉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媒体声誉通过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高管绿色发展导向两种渠道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国有企业、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媒体声誉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强。

    •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时序演进与收敛性研究——基于效率视角的考察

      2024, 41(3):43-50.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6

      摘要 (0) HTML (0) PDF 1.07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色发展是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文章基于效率视角,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分析其时序演进特征,并采用变异系数和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收敛性。研究发现:第一,在考察期内,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低,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第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第三,基于全国层面和四大区域层面的共性变化特征考量,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仅在2004—2006年与2017—2019年两个时间段内,分别具有短期的σ收敛和发散特征,而在其他年份中均未呈现出收敛或发散趋势。第四,空间收敛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全国城市样本,还是四大区域城市样本,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 >思想政治教育
    • 农民阶层分化的唯物史观透视及当代启示

      2024, 41(3):51-57.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7

      摘要 (0) HTML (0) PDF 1014.37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农民阶层分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此展开研究的却为数不多,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蕴含着丰富的阶层分析内容,揭示出阶层与阶级的关系,认为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不同层次,中间阶层是稳定社会阶层结构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并不排斥阶层分析方法,相反却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阶级状况进行双重考察。其始终是指导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基本依据,一方面要从理论维度上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认识农民阶层分化实质的“总开关”,另一方面要从实践维度上引导农民突破阶级二重性,使其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化。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民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农民思想和切实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两方面着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创新发展。

    • 价值·核心·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三维探赜

      2024, 41(3):58-6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8

      摘要 (0) HTML (0) PDF 1014.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实践探索的奋斗结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学资源和载体。新征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讲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作为重要责任使命,在“为何讲好”“讲好什么”“如何讲好”问题上阐明价值意蕴、突出核心议题、明确思维方法,力争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入教材体系、化为教学体系、形成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立志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论“第二个结合”的高度契合性、价值意蕴和实现原则及策略

      2024, 41(3):65-70.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09

      摘要 (0) HTML (0) PDF 995.5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为了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文章分别从人民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角度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内在逻辑,“第二个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更加深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更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生成和发展。因此,在实践中既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并坚持双向融通的原则,还要掌握好有效促进“第二个结合”更好发展的实现策略,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为进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保障。

    • 工匠精神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 41(3):71-7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0

      摘要 (0) HTML (0) PDF 989.3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注重实践、传承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工匠精神强调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与新质生产力追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目标一脉相承。文章以工匠精神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内在契合性为主要出发点,阐述了工匠精神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赋能价值,并据此提出了工匠精神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实践路径。工匠精神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更有效果、企业更有效率。

    • >法律与文化
    • 论我国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功能与改进

      2024, 41(3):77-8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1

      摘要 (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居住权制度是我国民法典中新增的一项制度,回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我国民法典所确立的居住权制度具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重视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体现住宅所有权人意志的财产保障等价值功能。在肯定居住权制度的价值功能时,应当看到这种制度存在设立类型单一、客体范围不明晰、权利义务有待明确、消灭事由不完整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住权制度立法的相对保守,以及居住权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功能扩张。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有必要进一步改进我国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内容,以期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功能。

    • 我国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DPIA的应用与完善

      2024, 41(3):85-92.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2

      摘要 (0) HTML (0) PDF 1.45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DPIA的制度定位为事前数据风险评估和数据控制者的自我规制者。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了DPIA,其在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事前预防修正和事后救济、自我规制降低治理成本和技术治理补足法律治理等方面。随着智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DPIA在数据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困境也日益显现,表现为应用场域泛化可能、自我规制软化倾向与事前预防和事后归责失联等三方面。鉴于此,文章以建构开放型DPIA程序为视角,提出根据风险程度精确应用场域、保证评估全流程的开放透明、构建内外兼容的协同治理、衔接事前预防和事后归责等四方面的举措。

    • 文化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雄安新区城市精神的理论构架

      2024, 41(3):93-9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3

      摘要 (0) HTML (0) PDF 1.07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立雄安新区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因而其城市精神不仅要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标识,而且要转化为激励市民投身城市建设的内驱动力。我国的文化治理理念具有本土性、人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的特质,与建塑雄安新区城市精神的要求内在契合,并因此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为立足本土性以打造中华传统城市风范,突出人民性以坚持人民城市的价值导向,坚持系统性以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高效性以契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视域,雄安新区城市精神可以概括为四重维度和八个要素的理论构架,即崇徳尚义、雄健笃实的历史文脉基因,安定团结、上善若水的人民主体精神,和谐共融、绿色智慧的城市发展理念,包容并蓄、创新卓越的现代化城市品牌形象。

    • 基于RMP分析的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2024, 41(3):100-10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4

      摘要 (0) HTML (0) PDF 1.1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作为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可发挥其多元价值,契合游客观光放松的需求,满足游客物质、精神双层需求。因而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弘扬农耕文化、激活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维度分析了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概况、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市场及产品,并针对该省目前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河北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路径。

    • >高校教研教改
    • 基于目标达成的应用型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4, 41(3):107-11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5

      摘要 (0) HTML (0) PDF 2.7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技术基础课程的学时不断缩减,而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却逐年提高。材料力学课程的理论性相对较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前期的知识储备差异性较大,并且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兼顾社会和行业需求,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并以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难度较大。因此,文章首先对材料力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计,然后从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竞赛资源双重融入,以及优化考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应用型材料力学教学实施。教学成果分析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升,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显著进步,达到了良好的育人目标和教学效果。

    • 南侨机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4, 41(3):115-121.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6

      摘要 (0) HTML (0) PDF 1011.6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重视对课程思政资源的选择,是高效高质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的关键之一。南侨机工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爱国文化,其内涵包括了精诚合作的“团结”意识、堪当重任的“必胜”斗志和舍身忘我的“奉献”情怀。通过深入研究和多方面开发利用,将南侨机工精神作为宝贵资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才培养,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文章建议借助“课堂+”“VR+”“互联网+”的多元化路径,将南侨机工精神与各学科专业相融合,助力达成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性格塑造和职业精神引导,实现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 高校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4, 41(3):122-128.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4.03.017

      摘要 (0) HTML (0) PDF 1011.19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文科主张立德树人,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调查发现外语教学课程思政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开展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学生对本民族文化重视不够等。因此提出增强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动性,深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师资队伍等具体措施,完善教学及评价体系为其提供有力保障,旨在为确保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高校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创新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