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目次
  • 优先出版
  • 专辑论文
    全选
    显示方式: |
    经济与管理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中国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研究

      韩光辉,蔡金铭

      2025,42(1):1-8,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1

      摘要:

      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在不断地改革与调整。中国政策性银行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杰出贡献,其经营效率关系着金融环境的稳定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政策性银行2012—2022年期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测度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开发银行经营效率良好,仅一年未达到有效状态;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前期经营呈现波动趋势,后期逐渐步入正轨。基于此,对政策性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提出了相关建议。

    •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协同效应分析

      李从欣,孙畅

      2025,42(1):9-18,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2

      摘要: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该研究构建了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时空演进分析,然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二者协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水平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最高且提升最显著;各省份之间的协同发展差异显著缩小,处于良好耦合协调等级的省份数量有所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本地区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

    • 数字经济背景下直播电商中消费者持续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成海燕,孙婷昊

      2025,42(1):19-27,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3

      摘要:

      近年来,数字化业态的兴起为直播电商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注入活力。文章基于顾客黏性视角,在社会临场感的基础上融合空间临场感,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实证探究直播电商中消费者持续购买意愿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主播信息源三个特质正向影响社会临场感,同时社会临场感对顾客黏性起极其显著正向影响、对持续购买意愿起显著正向影响;较高空间临场感和较低空间临场感在顾客黏性和持续购买意愿之间分别起显著和极其显著正向调节作用;顾客黏性在社会临场感和持续购买意愿之间起极其显著中介作用。文章提出建议:企业精心打造主播信息源特质以加强社会临场感,数字赋能空间临场感,临场感与顾客黏性协同发力等,以助推企业现代化转型,激发消费潜力。

    • 基于GWR模型的河北省国内旅游消费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康建军,李闪,霍亚男

      2025,42(1):28-3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4

      摘要:

      旅游消费既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内需、促就业、活市场、稳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指标测度2013—2023年国内旅游消费的时间与空间演化特征,并利用GWR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河北省各地级市旅游消费水平不均,北部贴近京津的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水平差异持续变化,首位城市优势不明显;旅游消费冷热点分布不均,形成部分聚集效应;各地级市旅游消费水平影响因子存在空间异质性。最后,从强化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来构建北部旅游消费高地,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来推动南部旅游消费提升,以及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区域差异与时空趋势演进

      胡笑梅,陈文清,李旭辉

      2025,42(1):37-4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5

      摘要:

      文章基于2013—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从创新组织融合、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效益溢出3个层面对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度并进一步揭示其极化趋势与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异质性显著。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作用的条件下,我国整体及四大板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转移的可能性较低,"低水平陷阱"与"高水平垄断"现象并存。考虑空间因素后,由于各省份之间的空间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滞后类型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转移的稳定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
    • 延安时期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举措及现实启示

      左新粮

      2025,42(1):54-5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7

      摘要:

      重视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独特优势。延安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以及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以加强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增强党性实践为关键、以完善党性教育制度为保障,全方位、多举措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为推进民族民主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党员队伍保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提供了重要启示:必须弘扬终身学习传统,筑牢政治信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干作风;加强党内制度建设,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 榜样人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辩证逻辑论析

      程立涛,刘佳

      2025,42(1):60-65,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8

      摘要:

      榜样人物或道德楷模是社会生活中道德品质最高尚、最完美的典范。在中华传统道德和社会文明接续递进、嬗变转折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榜样人物或道德楷模如同一颗颗晶莹闪亮的珍珠,构成华夏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纽结"。以榜样人物为示范将抽象的道德理念、道德精神转换为鲜活的道德形象、道德生活,以此为契机实施道德教育、传承优秀道德文化精髓、整合道德秩序、引领道德进步,这是中华传统德治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优良品性。榜样人物的传承汇集"历史"与"当下"、"普遍"与"特殊"、"理想"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等矛盾于一体,从微观视角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传承实践的动人景观,完美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脉络,它对于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论"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赵丽莎

      2025,42(1):66-72,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09

      摘要:

      “三个务必”的理论关切、历史蕴含、实践特征同"两个务必"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基于理论思考、历史演进和时代实践科学逻辑而自然生成的"有机体"。"三个务必"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根本价值指向,从主体维度、道路维度、形势维度层层递进回答了如何举好旗、走好路、保持昂扬精神状态、实现宏伟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政治参照,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精神动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纲领。

    法律与文化
    • 网络公共空间的软法治理

      丁亮,李静

      2025,42(1):73-7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10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革新,网络公共空间的范围不断扩大,给传统的法治秩序带来了新的挑战。硬法规制的滞后性与回应性不足表明了网络公共空间离不开软法治理,软法治理通过行业规范、自律公约、社区规则等多种形式,为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规范体系。但是在公共空间的软法治理过程中,也出现软法制定程序不完善、软法实施面临障碍、软法与硬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建议对网络公共空间软法治理路径进行优化,从规范软法制定程序、创新软法实施机制、促进软法硬法协同共治等方面入手,推进和完善网络公共空间的软法治理。

    • 互联网零工经济税法治理困境与应对

      周艳,周学慧

      2025,42(1):80-8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11

      摘要:

      互联网零工经济作为推动新就业形态的重要力量,对拉动经济发展培育新税源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使传统税收征管陷入困境。从零工从业者视角来看,税收征管存在纳税主体不明确、所得性质不明确、征收方式不明确等挑战;从零工平台视角来看,数据要素权属与价值评估标准缺失、委托代征细则不明;从国际视野来看,现有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和税收利益分配规则面临重构困境。文章建议通过优化现行税制要素、完善自然人税法管理机制和以平台为依托的协同治理机制、调整税收管辖权与税收分配制度等举措,以促进互联网零工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夯实税源基础。

    • 地域文化与陈子昂燕赵纪行诗的双向构建

      冯淑然,李嘉航

      2025,42(1):87-93,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12

      摘要:

      陈子昂于通天元年(696年)随武攸宜北上燕赵讨伐契丹的赴边经历对陈子昂后期的诗歌创作和《修竹篇序》中"兴寄""风骨"等理论的提出影响极大。荆轲、田光等人奠定的任侠重义的文化传统塑造着陈子昂以死报恩的侠义人格;在汉魏之交形成的慷慨悲歌的文化基调推动了陈子昂悲慨浓郁的诗歌创作;受汉唐经学影响的质朴厚重的文化风貌感染了陈子昂敦实厚重的文化态度,同时陈子昂在对燕赵文化的反复题写的过程中也丰富着该地的文化内涵,实现着燕赵文化的唐代构建。

    • 论申涵光的人生抉择与文化取向

      刘秋彬

      2025,42(1):94-99,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13

      摘要:

      申涵光,清初河朔诗派领袖,以布衣入清,以儒冠终老,应属明遗民无疑。南明弘光朝建立,他即犯险南行,欲有所作为。从江南返乡直至顺治九年,申涵光以遗民自居,拒绝与清廷发生任何官方关系。顺治十年后,他刻意淡化"遗民"身份,凸显"逸民"身份。申涵光由"遗"到"逸",由对新朝的抗拒、排斥到奉其为正朔,其中原因既有对时局变革的明悉洞察,也有家庭情况的变化。与人生定位上的由"遗"到"逸"的转变桴鼓相应,申涵光的文化抉择是"年少文坛,老来理路"。顺治十三年后,申涵光诗歌的感情基调由悲愤不平转向对战乱造成民生疾苦的哀叹和对和平安宁的期盼。他晚年著有《荆园小语》和《荆园进语》,不尚空谈,多为日常伦理和生活智慧。

    高校教研教改
    • 理工类院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

      薛晴,任婉雨

      2025,42(1):100-106,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14

      摘要:

      该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为理论基础,回顾相关文献提出研究假设: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作为影响因素能够对实践创新能力产生影响。通过对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证实假设成立,且发现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研究生培养体系有待完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教学理念未能充分融入创新元素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从学生、教师、高校层面提出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更新培养理念和以"双导师"制度为依托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镜鉴。

    • 基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培养的PBL教学实践——以本科课程组织行为学为例

      任丽丽,刘竹,郑永武

      2025,42(1):107-114,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15

      摘要:

      自我导向学习(SDL)一直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将学生培养成为自我导向学习者是当前各高校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对PBL、SDL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PBL与SDL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接着以组织行为学本科课程为例,以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了PBL教学实践,最后总结了PBL模式的应用效果。文章建议未来应进一步识别PBL模式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重视PBL问题设计,确保PBL效果正常发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灵活选取PBL模式的变体,进一步发挥引导者在PBL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加强PBL学习效果评估,有效提升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完善PBL模式应用设计,提高PBL模式应用效果。

    • 数字化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经验证据

      施晓燕,卢整智

      2025,42(1):115-121, DOI: 10.3969/j.issn.1673-9477.2025.01.016

      摘要:

      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数字化则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数字化水平,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化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在经济发达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了教育质量。此外,数字化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

    全选
    显示方式: |
    全选
    显示方式: |
期刊介绍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主编:吴国英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极路19号河北工程大学行政服务中心4层

邮政编码:056038

电话:0310-3969122

邮箱:journal-2@hebe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13-1376/C

快速检索
按检索
检索词
信息公告更多+
师德师风宣传学习专栏更多+